使用自带的Apache不需要进行设置即可使用自带的php,但安装Nginx后需要设置才能使用,打开/etc目录和/tec/php-fpm.d目录发现没有php.iniphp-fpm.confwww.conf,只有php.ini.defaultphp-fpm.conf.defaultwww.conf.default,先使用cp命令将其复制。

sudo cp /etc/php.ini.default /etc/php.ini
sudo cp /etc/php-fpm.conf.default /etc/php-fpm.conf
sudo cp /etc/php-fpm.d/www.conf.default /etc/php-fpm.d/www.conf

- 阅读剩余部分 -

配置文件:/etc/apache2/httpd.conf

启动:sudo apachectl -k start
停止:sudo apachectl -k stop
重启:sudo apachectl -k restart

删除数据一般分为软删除硬删除,软删除指在数据表中建立一个isDeleted字段,若删除本数据只需标记此字段而非实际删除数据,硬删除是指将数据从硬盘中实际删除。

以往我一般习惯性的采用硬删除的方式,将关联数据使用一个事务完成删除,但这样的缺点也显而易见,不具备可恢复性、如果增加新的关联数据必须一起删除,前阵子我开发的一个项目就出现了后期关联的新数据没在删除操作中加上,导致删除数据后浏览数据出错的情况。

今天看到的一篇文章中的几句话后就想通了,原文如下:

订单不是被删除的,是被“取消”的。订单取消得太晚,还会产生花费。
员工不是被删除的,是被“解雇”的(也可能是退休了)。还有相应的补偿金要处理。
职位不是被删除的,是被“填补”的(或者招聘申请被撤回)。

显然,硬删除大多数时候并不符合实际业务的客观发展,如果滥用硬删除会抹掉很多业务中的细节,破坏数据的一致性,所以我的结论是:“尽量避免硬删除,除非这条数据真的不再具有任何意义”

文章链接:https://blog.csdn.net/sinat_42483341/article/details/105723458

依赖注入:A类需要调用B类的功能,所以需要一个B类的对象,一般的写法是在A类中直接实例化B类以获取对象,而依赖注入则是在A类外部实例化B类,然后将B类的对象通过参数注入到A类。

控制反转:将类与类之间的依赖关系管理由内部提到外部进行管理,以此降低程序组件间的耦合度。

ReflectionClass反射类:可用于判断一个类是否可以被实例化、是否有构造函数、获取构造函数的参数、判断参数是否为一个依赖类。

使用反射,我们可以实现从外部判断一个类需要依赖哪些其他类,然后使用程序自动将被依赖类实例化,注入要调用的类。

下面是一个浅显易懂的例子,Controller类需要依赖Db类,所以在构造函数中将Db作为参数,我们在test.php中编写一个maker()函数用于自动创建类的对象,当被依赖的类需要依赖其它类时,maker()函数会被递归调用。

- 阅读剩余部分 -

<?php

//接口类,约束参数与方法
interface Db
{
    public function execute($param);
}

//实现类,按接口约束的方法实现功能
class Db_Mysql implements Db
{
    public function execute($param)
    {
        print_r($param);
    }
}

在脚本中使用 spl_autoload_register(['className','functionName']) 进行注册,需要注意这个方法需要是个静态方法,且需要有一个参数。

调用找不到的类时PHP会自动调用这里注册的方法,并给此方法提交一个参数,内容为不存在的类(含命名空间),此方法只需要根据命名空间判断找不到的类是不是需要自己引入的类(比如自己程序的自动加载与Composer的自动加载共存时),是的话加载文件并返回 true,不是的话返回 false

spl_autoload_register(['className','functionName']) 可以多次调用注册多个方法,PHP会按照注册顺序依次调用,直到找不到的类被自动加载为止。

参考:官方文档

有时会在LTSC 2019自行安装的应用商店中出现,按Win+R打开运行,输入inetcpl.cpl,打开高级,下拉找到并勾选使用TLS1.2,应用即可。

捕获.jpg

型号是A1534,去年摔过,把C壳边角摔缺了一大块,之后拆键帽清理又把空格键拆的固定不稳了,但还能凑合用。
前阵子买了瓶压缩空气想再仔细清理一下,没想到前面一点喷出来的是液态的,喷进键盘内瞬间产生了大量的冷凝水,大概半小时后键盘用不成了。
刚好早就想换了,去淘宝买了个C壳键盘,到手换上开机,发现触摸板按压反馈变得非常弱。

拆开检查回想起拆的时候几个触摸板固定螺丝很松,没被拧紧,就尝试调整螺丝松紧观察是否有效。
这里有个小插曲,其中一次测试忘记关机了,插排线的时候歪了一点,触摸板瞬间冒烟了,再插上开机触摸板中间的芯片就会开始发烫,无奈又去闲鱼买了个触摸板。

到手安装后继续测试,发现螺丝拧越紧按压的震动反馈越弱,拧越松震动反馈越强,但太松了触摸板又无法固定,可以上下滑动,最后发现拧到刚好开始变紧的位置是最合适的,震动反馈较强且触摸板基本可以固定住。

¥98买来的教训,插拔排线等硬件操作必须关闭电源!

- 阅读剩余部分 -